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近日在阿联酋迪拜开幕。“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,中方主张和行动得到各方高度肯定。”约旦侯赛因·本·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·达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,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团结协作,共同应对。
达贾表示,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致力于推动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努力符合自身高质量发展需求,对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中方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达贾说:“这是雄心勃勃且具有约束力的目标,充分表明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,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真诚而坚定。”
达贾表示,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表明中国从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。中国采取一系列行动,比如加强环保监督,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,努力提高包括工业和交通领域在内的各行业能源效率,全力打造绿色基础设施等,取得积极成效。
达贾表示,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,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,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。然而,这一承诺至今没有兑现。气候资金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。广大发展中国家急需这些资金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适应项目,包括开发清洁能源、提高能源效率、加强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、改善教育和提高气候意识、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等。发达国家必须履行承诺,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财政和技术支持。各方应加强国际合作,有效配置资源,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。“这一议题仍然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内容,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。”
达贾表示,中国经济规模大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。但中国重信守诺,把应对气候变化转化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。中国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,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。期待在中方引领和推动下,各方共同努力,把更多气候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政策、措施和行动。
(本报迪拜12月2日电,实习生闫梦参与采写)
来源:人民日报 【编辑:曹子健】
中新网约翰内斯堡12月2日电 (记者 王曦)南非气象局2日晚间发布高温预警:目前豪登、西北、自由州三个省份正在遭遇一股新的热浪袭击。此次高温天气将至少持续达3天时间以上,三个省份的平均气温预计将超过30摄氏度。
事实上,这已经是豪登等省份民众在一周内遭遇的第二次高温天气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南非夏季频繁遭遇热浪袭击,气温也较往年普遍偏高,且持续时间更长。对此,南非气象局专家普塞莱索·莫弗肯(Puseletso Mofokeng)指出,新一轮高温天气时间至少维持在三天以上,在此期间极有可能蔓延至三省以外的地区,预计到12月5日,本轮高温天气才有望出现回落。
此前,由于准备不足,豪登等省份的大批民众被严重晒伤。对此,南非气象局方面警告称,在高温天气下,民众必须远离阳光和紫外线,并确保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,以避免罹患与高温相关的疾病及其并发症。特别是在室外参与各种作业的民众更需严格防护,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晒伤。
今年入夏以来,南非遭遇罕见的高温天气。特别是进入11月以来,南非大部分省份先后在该月中旬和下旬连续遭遇两轮“热浪”袭击,且每次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较长、范围较广等特点。南非气象局方面分析指出,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,南部非洲今年夏季的气候与以往相比,将更加干燥和炎热,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下去,预计整个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将高于往年正常水平。同时,这种极端炎热的天气极有可能带来降雨量的不稳定,并引发严重自然灾害。(完) 【编辑:张乃月】